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方法、工艺控制及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,通过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、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分析,改善了传统管排焊接工艺,严格地控制了管排变形,保证了焊接质量。

循环流化床(CFB)锅炉是新一代高效、低污染清洁燃烧锅炉,具有较好的可靠性、经济性和环保性。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炉内脱硫脱硝、燃料适应范围广、调峰能力强等设备性能特点。这些特点使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倍受重视,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洁净煤发电技术。随着循环流化床机组级别的增大,锅炉受热面管的磨损问题日益突出,合理选用材料是解决磨损的一种方法。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高温、耐腐蚀、耐磨损性能,在锅炉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中得到广泛应用。本文研究了内蒙古京海发电厂2×300 MW级空冷机组工程2#CFB锅炉高温再热器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(间隙≤10 mm)管排焊接工艺,改变了以往受热面管排焊接工艺,严格地控制了管排变形,确保了焊接质量,为今后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1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分析

奥氏体不锈钢有Fe-Cr-NiFe-Cr-Ni-MoFe-Cr-Ni-Mn等系列。为改善某些性能,满足特殊用途要求,在一些钢中单独或复合添加了NNbCuSi等合金元素。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通常为纯奥氏体组织,也有一些室温下组织为奥氏体+少量铁素体,这种少量铁素体有助于防止热裂纹的产生。在火力发电厂管道中常用的有18-8型(TP304TP321)、18-12型(TP347)、25-20型(TP310)等。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主要问题是:易产生焊接热裂纹、脆化、晶间腐蚀、应力腐蚀、表面氧化,此外,因其导热性能差、线膨胀系数大,所以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较大。

这类钢在焊接过程中极少出现冷裂纹,焊接接头强度也不是焊接性的重点,其主要是会出现焊接时热膨胀量和冷却时收缩量的增加,即焊后变形量更为突出的问题。管排焊接由于变形量较大,对接焊口间隙很难控制,会出现开始时焊口间隙大,最后无间隙的现象。如果焊口间隙控制不当,会引起管排弯折,首先是焊口折口严重,其次会破坏再热器在炉膛内的平行度,从而导致管排受热不均匀。因此在奥氏体不锈钢管排焊接时,不仅由于奥氏体枝间结晶方向性强,有利于杂质(包括易熔物)的偏析聚集及晶格缺陷的团聚,加之其线膨胀系数大、热导率小、焊缝冷却时收缩应力和变形量大,容易出现热裂纹,而且要防止焊口折口现象,引起管排变形。所以控制好焊接变形量是保证管排焊接质量的重要保障。

2奥氏体不锈钢管排焊接工艺

2.1焊接方法选择

由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氩气保护效果好,合金元素过渡系数高,焊缝成分易于控制,同时由于氩弧焊热量集中、热影响区窄,晶粒长大倾向小,加上良好的氩气冷却效果,焊缝成形好,可进行全位置焊接,氩弧焊对对口质量、环境要求较高,易于保证焊接质量,故采用全手工钨极氩弧焊(Ws)进行焊接。

2.2焊接设备

选用ZX7-400ST电焊机,焊接要求电流调节灵敏。

2.3焊材选用

1)奥氏体不锈钢焊材的选用,应保证焊材与母材材质相同。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,由于焊缝C含量对其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大,因此,应选用C含量较低的焊接材料,尽量减少碳化物的析出。常见奥氏体不锈钢对应焊材选用见表1

2)焊丝、钨棒、氩气均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,且符合国家标准(或有关标准)。其中钨棒为WCe-20,准2.5 mm,φ(Ar)≥99.99%。

2.4焊工选择

为了保证焊接质量,应选派取得相应合格证的焊工中技术过硬、经验丰富的熟练焊工进行焊接。

2.5施焊前准备

1)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,需进行焊前练习。焊前练习的管子材质与规格及其间距与现场管排一致,要求焊工在连续6个练习焊口的外观和内部质量均合格的情况下方可到现场施焊。

2)认真检查接口部件有无裂纹、重皮等缺陷。

3)坡口示意图如图1所示。坡口内、外侧应清理干净,每侧10~15 mm处均不得有油、锈、水、垢等杂物,直至露出金属光泽。

4)充氩和密封设施要准备齐全,焊接场所需搭设防风、雨、雪、寒的遮篷。

5)施工场所符合焊接安全环境要求。

2.6施工工艺

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,为了防止焊接热裂纹的产生和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以及碳化物析出,保证焊接接头的塑韧性与耐蚀性,应控制较低的层间温度。因此在保证完全焊透、完全熔合的情况下,应尽量采用小电流、低电压(短弧焊)焊接,以减小热输入,改善接头性能,减小焊接变形。

2.6.1背面充氩保护

不锈钢打底焊时存在根部氧化的问题,应采用背面充氩对焊缝根部进行保护,需注意管道内部氩气充满且稳定后方可进行点固焊和打底焊接,最后收口时减小氩气流量直至完全关闭,以免压力过大形成内凹,充氩保护如图2所示。

本工程高温再热器不锈钢焊口全部为地面组合焊接,焊接位置均为水平固定,可通过用可溶性纸在管子内焊口两侧制造一个气室进行充氩保护。

2.6.2焊口点固

由于不锈钢的特性,焊口点固焊、打底焊时收缩量较大,整体管排焊口间隙很难控制。笔者做了不同的试验,对于水平固定的管排,采取单根点固、焊接和全部焊口点固焊后再焊接这2种工艺。经过试验焊接,最后采用氩气消耗量少、焊接速度快、焊接质量好、变形易控制的“单根点固、焊接”的工艺。

1)单根点固、焊接对管排焊口间隙进行比对,从最合适的焊口开始点固,点固焊完成后,直接开始根部打底焊接,根部焊接完成后开始点固下一道焊口,整排全部根部焊接完成后进行盖面焊。采用这种工艺能够很好地控制焊缝道间温度,防止焊缝金属过烧,同时也减小了管排的收缩量,控制管排的变形,从外观和内部保证了焊口质量。

2)全部焊口点固焊后再焊接对管排焊口间隙进行比对,从最合适的焊口开始点固焊,点固焊完成后,再进行比对、点固焊,到整排焊口全部点固焊完成后再进行根部打底焊接和盖面焊。以往受热面管排焊接均采用这种焊接方法。2种方法点固焊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。

2.6.3焊接工艺参数打底焊层厚度为3~4 mm,焊接顺序如图5所示,焊接时,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见表2

2.6.4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

1)接头必须在自由状态下组对,不得强行点固焊接,以防止焊缝产生较大的拘束应力。

2)在焊缝内采用短路引弧,钨极接触焊件的动作要快、要轻,防止碰断钨极端头,造成夹钨。

3)焊口的点固焊位置从仰焊6点位开始直到93)点位结束,要连续施焊,避免接头过多影响焊接质量。注意一定要到93)点位后才可以熄弧结束,由于管排间隙较窄,93)点位恰是最窄位置,如果焊不到位,上面接头时焊枪角度由于受到障碍的影响,角度过大,氩气保护不充分,容易产生焊接缺陷,而且处理非常困难,如图6所示,现场施焊情景如图7所示。

4)点固焊时应检查质量,如发现缺陷应及时剔除重焊,不得用重复熔化的方法消除。

5)焊接过程中要控制好焊接速度和层间温度,以减少焊接热输入。

6)盖面焊时,熄弧弧坑要填满。焊接完成后,表面不得有超标缺陷,否则要及时处理。

3结论
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焊接工艺,本机组高温再热器管排24片,焊口共计528道,焊后经无损检验,不合格焊口2道,焊口一次合格率为99.62%,管排变形量符合要求,已经过了锅炉水压试验、酸洗、蒸汽吹扫的检验,焊口未发生任何质量事故,说明采用该焊接工艺焊接的产品质量是可靠的。高质量的焊口为机组的正常、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